[metaslider id=32785]

究竟無反相機是不是未來的趨勢,各大相機網站、使用者論壇早已有諸多的討論,三大主要相機廠也陸續端出自家全片幅無反相機。而在 Nikon Z7 台灣發表會的當口,我們坐下來和來自新加坡,Nikon 國際影像消費事業部門總經理 William Lee 先生一談 Nikon 對於 Z7 ,以及全片幅無反相機的想法。

135 相機的瓶頸

現行 135 全片幅相機礙於接環尺寸,普遍都有邊角成像不佳的問題,雖然可透過軟體進行數位修正,但對於職業使用上還是稍顯不足。如果有較大的接環,邊角光線能更平均的進入相機,改善邊角畫質。如果有這樣的優勢,再搭配上無反相機法蘭距短,光線衰減少,最近對焦距離更短的優勢,會是個很棒的解決方案,Nikon Z 系列無疑也是因應這樣想法而生。

William 談到這次 Nikon 主打的是商業攝影及生活使用,所以這階段幾種設定都不是以高速連拍為主,可連拍張數都不是這麼的高。想要高速連拍的機種的用戶,他建議還是使用 D5、D850 這樣的機種,畢竟在這個階段 FX 接環的產品還是相對成熟許多,鏡頭群也相當完整且成熟。

談到這我們也詢問到,既然設計了全新Z接環的產品,考量到現行 135 系列產品已經相當成熟,甚至難以做出太多突破之際,為什麼只單純設計了較大的接環,何不考慮踏入立體感、成像品質都更好中片幅市場?針對這點 William 表示,考量到使用無反相機的消費者,他們覺得過高的單價,還有中片幅不是他們設定消費市場會喜歡的產品,所以現階段還是堅守 135 的戰場。這次隨著 Z6、Z7 上市的幾顆鏡頭 NIKKOR Z 24-70mm f/4 S、NIKKOR Z 35mm f/1.8 S,、NIKKOR Z 50mm f/1.8 S 都刻意選擇較入門的鏡頭,目的是先讓消費者能熟悉 Z 接環系統,大光圈鏡頭則是按照開發時間陸續推出。

大家都想問的問題

既然 Z7 是針對商業攝影師所設計,那為什麼僅有單卡槽設計,William 則是笑道原來在設計時,只是單純考量 XQD 的穩定,所以僅放了一個卡槽。但其實在職業用途上,雙卡槽設計不僅可以使用第二卡槽進行備份,在很多工作場合也會有使用雙卡的需求,所以 William 也特別強調未來在設計時,就會以雙卡槽為優先考量。至於眼尖的網友可能在日前國外發表時看到 Nikon 也推出 XQD 記憶卡,但經過詢問後,這還是 Sony 設計的 XQD,僅貼牌。

除了記憶方式外,電池續航力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,以職業的考量來看,單次充飽只能拍攝 330 張相當的不足。William 強調現行 CIPA(Camera & Imaging Products Association)標準基本上是針對 DSLR 在設計,應用到無反相機上時數據上會吃虧些,但實際使用上不會僅有 330 張的表現。

職業攝影師的看法

除了和 William 一談之外,我們也職業攝影師的意見。以職業攝影師的角度而言,接環增大與法蘭距的縮短對於相機廠商在設計相機更具發展性。這意味對於職業攝影師有更多的可能。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錢更新原有設備,也可能一無所獲-這方面也視廠商對於產品的決心。Nikon Z系列對於無反相機的主要變革,在於接環增大與法蘭距的縮短,讓光線減少折射角度,並且更快進入感光元件,減少光線耗損,因此Z系列擁有更好的畫質也不讓人意外。

根據成像公式,法蘭距的縮短也縮短了對焦距離,因此在合理的拍攝距離下,某個程度說Z系列擁有更好的景深也是合理的。未來隨著相機結構,電子技術,鏡片材質,鍍膜技術的進步,Z系列的發展性比起現行的D系列更具看頭,未來Nikon決心影響職業攝影師有無掏錢的可能。

MILC(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)雖然具有相當多的優點,但感光,對焦都是透過同一塊感光元件,除了較現行數位單眼更為耗電外,感光元件可使用壽年限也會因此縮短,不如現行數位單眼耐用。因此Z系列雖然擁有更好的畫質水準,對於業餘攝影來說是十分值得考慮的,但也許需要經過一兩代產品線的演進之後,鏡頭的選擇更多樣化之後,職業攝影師或許才會全面性地考慮這一類產品。

三強鼎立,誰才是未來?

在 Nikon、Canon 約好似的幾乎同時推出自家更大接環全片幅無反相機後,究竟加大接環的 Nikon Z、Canon EOS R 會是未來趨勢,還是 Sony E 接環能繼續堅持下去,就有待市場考驗。而等 Canon EOS R 在台灣發表後,我們也會再為大家帶來更詳盡的比較。